首页 随笔杂谈 正文

家乡人螺蛳粉,一口上瘾不将就!用实力走爆品花路!

另有一个统计数据上的变化,2017年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把研发支出也统计到GDP了,所以GDP差不多能上0.6到0.7个百分点,如果不考虑这部分的话,现在GDP的数字会比现在的数据还要再往下一点。...

因此,美国享有的货币霸权具有深厚的权力基础,美国庞大的市场、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等都为美国的货币霸权提供着支撑。

我查了一下,香港交易所用纸质交易的时代,如果上午交易量大的话,下午就要停市,需要交易员填单子、进行交割,所以,技术的改进为证券交易提供了很多新的可能。智能合约也降低了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对底层资产尽职调查成本。

家乡人螺蛳粉,一口上瘾不将就!用实力走爆品花路!

另外,在传统的资产再抵押流程中,比如,将房子抵给银行,银行给投资银行,投资银行进行分层设计之后卖给对冲基金,再卖给投资者。而且部分产品比较复杂,需要进一步披露以及引导投资者。但从趋势来看,这却是一个更有竞争优势的领域。智能投顾也有助于中介进行端对端的数码程序,而将不同类别的操守和产生的风险、监控工作整合,形成建立客户关系、合适的评估、汇报,以及监督一体化的流程。监管环境的快速变化,促使金融机构迫切需要在新的环境下满足监管合规要求,借助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技术确定是否符合反洗钱监管政策,从而提高合规效率。

而且,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合规监管,来提高不同交易环节的透明度,降低违约事件对整个交易市场的影响。二是不应在没有牌照的情况下,买卖被法律界定为证券的加密货币。2018年初我在光大证券年度策略上讲,对2018年的股市不能太乐观,因为有一些紧信用带来的不利于股市的因素。

我们再看美国目前的情况,由于金融周期处在上升阶段,美国的信用利差总体还比较低。所以过去这几年美联储要加息,要把联邦基金利率提升,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是上升的,但是它和联邦基金利率之间的差距在缩小,也就是收益率曲线平坦化。对照中美过去几年发生的事情,现实的宏观政策组合是怎样的呢? 中国在2017年到2018年前三个季度,加强金融监管,然后是市场自发的、顺周期的信用紧缩,但财政并没有扩张,2018年4季度之前财政基本是紧缩的。当然,银行购买政府债券创造货币的力度受财政赤字的限制,在信用紧缩的大环境下其后续乘数效应小。

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相互交织,可能使得经济(增长)的复苏和衰退呈现不同的特征。当然,对收益率曲线的解读也有分歧和争议。

家乡人螺蛳粉,一口上瘾不将就!用实力走爆品花路!

所以,中国版量化宽松路径可能是:央行降准,钱到了银行手里,银行又不愿意贷款,因为风险偏好不那么高,还有资本金约束等等。也就是说,我们不能因为美国本轮复苏的时间已接近历史创纪录的水平,就认为美国经济很快会进入衰退,我们还是要看经济的基本面,这包括一些有前瞻意义的信号,也有我们对周期波动机制的理解。信用紧、财政也紧,经济下行压力就比较大,进而加大货币放松的压力。所以我们在思考宏观经济、思考总体的金融环境时,要注意到财政扩张力度较2018年有明显改善,同时我们还要思考财政扩张对整体货币环境的影响或者传导。

从2019年来看,预算赤字增加、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增加,这些债谁来买?主要还是银行。银行买政府债券扩表,可以起到抵消信贷弱的作用。所以一般来讲,收益率曲线倒挂发生在衰退没发生前,向上是在复苏没发生之前。二、逆周期调节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,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。

但总体来讲,中美两国短周期的货币环境面临不一样的态势。我们看美国的M2增长也在下行,这可能是大家觉得美国的融资条件收紧比较厉害的一个原因,不仅是短期利率上升,2016年以后广义货币增速连续下行,现在已经到3%多点的水平了(图13)。

家乡人螺蛳粉,一口上瘾不将就!用实力走爆品花路!

从这个角度看,财政扩张比单纯的货币放松更有利于经济的内外平衡。还有一个办法,就是央行针对特定项目再贷款,比如过去做的PSL。

过去几年中国的基础货币总体呈下行趋势,2018年基础货币零增长或者说是小幅负增长。为什么这轮金融周期上升这么温和呢?有两个可能,一个可能是金融危机以后加强金融监管,金融的顺周期性下降。但现在的问题是,为什么这次加息,短期利率还没那么高,但收益率曲线这么快就要倒挂了?现在市场担心美国经济衰退,一个问题就是利率能不能准确反映美国的融资条件(图11)? 这一次美联储在加息以外还在缩表(图12),缩表的效果有多大?美联储的研究是整体融资条件受影响不是那么大,可能10-20个几点,但问题是不是那么简单呢?缩表的一个效果是紧缩信用条件,增加风险溢价。而风险溢价方面,信用紧缩提升风险溢价,财政扩张、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券降低风险溢价,也要看这两个力量哪一个更大。所以要看美国政府财政政策,以及美联储对缩表的态度。宽财政支持总需求、降低风险溢价,如果力度足够大到抵消信用紧缩的影响,就为资本市场牛市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。

从PE来看,现在恒生指数、上证综指、沪深300和国外的一些股票指数、国内的存款利率、房租回报率比起来,其隐含的回报率是最高的(图18)。以总资产/GDP比例来看,我们面临央行和商业银行同时缩表的情况,这是在中外历史上比较少见的(图15),一般来讲这两个方向是相反的。

相反,宽信用就是继续加杠杆,企业和个人的还债负担已经很高,再加杠杆,只能是短期的刺激,改善短期的盈利,但代价是风险溢价增加,难以持续。现在,中国出现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同时缩表的罕见情形,我认为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,从政策部门到市场投资者可能都还不够。

所以我今天想讲的一点是,2019年的汇率走向,主要取决于财政政策尤其是财政扩张力度,而不是货币政策。未来几年,有助于资本市场牛市最优组合就是商业银行或者央行买国债,财政用筹集的资金大幅减税,从根本上降低企业和家庭部门负担,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。

我提醒大家关注的是,近几年对政府债权科目连续地对M2增长提供贡献。一年之后,站在今天的时间点我们应该怎么看2019年的投资机会与风险呢?我先不说结论,在我解释分析框架和逻辑之后,各位可以判断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有说服力,即使观点不同我也希望今天的分析对大家思考问题有所帮助。在外汇占款紧缩的前几年,由于信贷尤其是影子银行信贷还在扩张,所以M2增速下滑比较平缓,但近几年来影子银行信贷紧缩力度大,M2增速下滑就比较快。第一是美国的自然利率上升,所谓的自然利率就是经济供求平衡所需要的利率,在金融周期上升阶段,信贷扩张带来自然利率上升,美国的财政扩张也意味自然利率上升,这就增加了美联储提升无风险利率的压力(图14),这是一个基本判断。

当然,情况似乎在发生变化。第四是违约,其实违约不完全是个坏事情,违约给债务人重新开始的机会,但如果大家都违约,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大幅下降,可能会带来金融危机,对经济增长不利。

收益率曲线倒挂,也就是短期收益率高于长期收益率,往往被认为是经济衰退的领先指标。观察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波动有不同的领先指标。

一个自然的问题是央行能否改变、如何改变被动缩表的局面。就人民币汇率而言,在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下行阶段,货币放松支持总需求的一个渠道就是汇率贬值,刺激出口。

我认为这样的观点值得商榷,中国是一个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的金融体系,而银行体系对利率变动不像资本市场那么敏感,另外,中国的潜在增长率也就是自然利率显著高于零。但是我们应该多乐观,今年的股市是温和反弹,还是一个牛市的开始?我们没有水晶球,我是做宏观研究的,可以作一些逻辑推理。第二个可能是金融周期还要上行。中国现在处在一个紧信用、松货币的阶段,但信用利差比较高,企业尤其民企融资成本高,而政府的融资成本低(图7)。

所以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,汇率贬和不贬都有问题,这种两难境地进一步凸显财政扩张的重要性。另一方面,信用紧缩、去杠杆降低自然利率。

实际上,我们在讲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时候,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汇率。虽然中国的收益率曲线形态向上,似乎预示着未来经济是要转好的,但我们不能忘记,我们处于金融周期下行期,这个调整的过程持续的时间较长,即使经济增长短期触底,反弹的力度也是有限的,对中期的经济走势我们不能太乐观。

如果没有银行购买政府债券这个因素,银行信贷的紧缩肯定更厉害。金融周期的领先指标是债务的偿付负担,宏观上来讲就是非金融企业和家庭部门债务还本付息对GDP的比例(图3)。

打赏海报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

评论列表

感谢您的支持

文章目录